□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文章中心 >> 自考成考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专家看高考(2004) 【字体:
语文专家看高考(2004)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3488    更新时间:2007/5/9
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可分为五个方面,它们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级级台阶,其中,最高一级应用和鉴赏是并列的。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五个能力层级。为什么要分五个能力层级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首先,将语文的能力划分为五个能力层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创举。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语文能力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如,听说读写,如,了解、掌握等等。听说读写是一个大的范畴,什么是听的能力?什么是说的能力?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对于使用者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在教学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了解、掌握这一类要求也是模糊概念,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同样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高考中能力考查的合理性问题,命题者首先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能力层级的概念。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能力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在各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而成。也就是说,一个科目中的学习能力因素是分散的、多方面的,有些能力还互有交叉,这就不便于学习者掌握。高考语文科能力的划分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五个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依次排开,即反映了学科能力的主体,同时又清晰明了,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其次,语文的能力层级明确了各级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五个能力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内容是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的读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内容,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指的是在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或文句的含义,并能作出解释。分析综合则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它是指在阅读中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的内容。表达应用指的是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御能力,它是在前三种能力基础上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以上各能力层级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明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一级的能力包含了对低级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级别的能力不是架空的,它是从低级能力发展而来的。举个例子说,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需要识字、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背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表达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的认识和情感。
有人会问,既然高层次的能力包含了低层次的能力,我们在考试中只考高层次的能力不就可以了吗?这涉及到考试区分和学习过程两方面的原因。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和区分,只考高层次的能力很难反映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不作层次的区分,这个差异是很难体现出来的;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也是这样,学习知识,掌握能力都是从低层次开始的,就像盖楼房一样,不可能先从高层盖起,给出不同的层次便于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
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为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其含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学习那些有益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着重考查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具体要求如下: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以经常使用的汉字为考查重点。
例1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璀璨(càn)   憧(chōng)憬    饮鸩(zhèn)止渴
B.凝(níng)固  分泌(bì)       孜(zī)孜不倦
C.蹊(qī)跷    省(xǐng)悟     穷形尽相(xiàng)
D.端倪(ní)    宝藏(zàng)     未雨绸缪(móu)
例2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 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 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 羡余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
例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例2 199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题: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表达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例  1994年高考语文试卷第6题: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C.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它比成语的范围广。
例1 1994年高考语文试卷第3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 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例2  2001年试卷中的第4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虚词的使用也属于考查范围。
例1  1996年高考语文试卷第3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例2  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第7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一项内容的考查,可以用客观性试题,也可以用主观性试题。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
例1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6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D.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例2 199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7题:
17.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例1 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7题:
27.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例2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
26.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             ,                      ,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 。
压缩语段
例1 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7题:
27.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例1  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
2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例2  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
25.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愿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例3.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
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语言表达“简明”指能够删掉赘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
语言表达“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例1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3题:
23.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之完整连贯。(2分)
我们学校已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除计算机室、语言教室外,校园宽带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实验大楼也已落成。
答:在               加上                  
例2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3题
23.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的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nb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