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文章中心 >> 自考成考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字体:
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277    更新时间:2007/5/9
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的空白。
人:空自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唯有伽叶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弟子顿悟。”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挤一片完满天地。
点评:
本文作者深得应试作文技巧之精妙。
开篇一段排比凸显文采,这一亮点

不只在形式,排比中蕴涵作者对完满与空白的深刻感悟——“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品茶、绘画、人生三个层面,在中西对比中解读作文的话题“留一点空白”。读来正如品茶,又如欣赏艺术珍品,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在紧张的考场上,面对“空白”的话题,恬淡自如,从容不迫。当众多考生面对“空白”“拥挤”在“一片完满天地”时,作者智慧地抉择,巧妙地构思,显示出“独舞”的魅力。
(点评人:杨书松)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箭锋上的友情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撤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多。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所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所以他们约定十日之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诸葛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
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
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
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
点评:
“诸葛亮借箭不足十万支”将会怎样呢?当读者满怀阅读期待时,作者成功地运用悬念、伏笔、倒叙等手法,吸引着读者。
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题目寓意的深刻和全文构思的精巧,全然呈现于读者眼前。
改写故事,既要忠实于原著,遵循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又应该根据新的情节进一步补充、丰富人物的个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篇作文,在忠实于《三国演义》前提下进行的再叙事就颇有创意。
(点评人:余晰)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
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所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远航时所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当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现代的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有所希冀呢?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
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以至连风的感觉时刻在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于心灵与肉体的统一。
戈多今天也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再次离我们远去!
点评:
三个作文话题中,敢写“戈多”,就好比吃螃蟹,是要有勇气的。
在人们对“戈多”的形象意蕴争论不休时,该文以富有哲理的语言,从哲学的层面深刻地挖掘——“戈多”的实质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这一阐述涵盖了戈多形象的各种象征意义:信念、理想,道德等,从形而上的层次总括了“戈多”的形象,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思辩色彩。
作者结尾点明“戈多”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期望人们“把握戈多”,“重归心灵与肉体的统一”,结构严谨,以流畅的语言体现着缜密的思维。让人不禁赞叹,这位吃螃蟹者不但有勇气,而且充满写作的灵性。
(点评人:杨书松)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山的那边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都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父子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是麻利的手脚,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清醒了自己,水缸中一圈一圈漾着他惺松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整好的干粮,朝着淼茫的晨雾中那个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这是一方好美的水土。是啊,来这里拍照旅游的人都这么说。绿水环抱着青山,相环相绕,相厮相守,美了这里的风景,也美了这里的人。只是光着脚的儿子不懂,为何如此迷人的风景,留不住那张记忆深处母亲模糊的脸,让爹和自己成日守着那块巴掌大的地,还让自己光着脚丫子满山溜。只是这些疑问,似乎都没有个清晰的答案,儿子疑惑,山水也疑惑了。
那块巴掌大的地,便是被当地人称作“坝子”的山间小盆地。不大,却隐着儿子童年所有的欢娱,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是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而此刻,儿子和父亲正躬着背,劳作。
儿子累了,直起腰来。“爹,俺还得在这里多久?”
父亲一怔,“说啥?伢子。”
“爹,俺老师说让俺回学校上课……”父亲没回话,双眉稍稍蹙了一下。
“爹,老师说了,上了学,有了学问,就能出山。山的那边可大了!老师说出了山,就能让视野变大——”
“啥‘视野’不‘视野’的?俺只懂种地!”
儿子不还嘴了。他懂爹的脾气。只是他用稚嫩的眼,瞅了瞅银雾弥漫的青山,又低下头劳作。
而爹也纳闷了。“山的那边,真有‘视野’么?说不准有,要不他妈为啥死活不肯回来?——不想咯,不想咯。”
正午,山雾便揭开了面纱,山才笔挺挺地屹于水中。父子俩歇下来,坐在田埂上。父亲黝黑的脸上沾满汗水,手一抹,便又沾上些泥的芬香。
儿子又呆了,望着山的那边。
“伢子,又怔!快吃,干活。”……儿子收回眼神,有些失落。……于是,又是劳作。
红日西薄。天际再次被染红,不过,是金灿灿的,烘得儿子的心暖暖的。
儿子眯缝起眼,似乎在眺望着什么,脸颊红通通的,又有话要说,“爹,瞧!”
爹也直起身子。
“爹,看。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那里肯定遍地都是金子。太阳也喜欢那边。”
爹倏然有了欲哭的念头。是呀!说不准伢子出了山,能找回他娘呢!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幻想出他娘回来的情景,心里也就暖了。
“伢子,上学去吧!爹许了。”儿子脸上真的暖了。他能回学校了,能有“视野”了。
“记得给老师捎句话,让他记得给你们‘视野’……”
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
点评:
这是福建省今年B卷写作话题“视野”的优秀作文。
读着,读着,我们不知不觉被字里行间潜藏、涌动着的一股情绪所感动。
“山的那边”,充满了诱惑力,“我”的母亲被吸引去了;教师一句“出了山,就能让视野变大”,让“我”心驰神往;“爹”为了老师能给“视野”,也终于同意“我”去“山的那边”上学了。
这篇作文,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读,它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作者的叙事能力颇见功力,娓娓道来,不枝不蔓,记叙的线索单一、明晰,主题逐渐凸显于读者眼前。
语言质朴,具有乡土气味,多用短句,不张扬,不煽情,向往中深藏着抑郁,追求里暗含着辛酸,深深地打动读者。
“山的那边”,在文化意识里,几乎成了向往未知世界、脱离愚昧、渴望知识、追求文明的代名词。中外文学艺术殿堂里不乏以此为主题的优秀作品。作者能够在考场上,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思想认识,采用一个比较好的形式表达出来,也确属不易。
(点评人:俞发亮)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戈多来临,请关好门窗
依旧是那个夏天,骄阳高照。
背景并无不同,依旧打着荒诞剧的名号,但主角变成了我。我把靴子脱下使劲地倒,抓狂地拨弄自己的乱发,盼望着戈多能在头皮屑里面出现。
我不知道戈多是什么,是三头六臂的怪物,还是楚楚动人的女神,或者,是满脸皱纹的祖母。
干燥的风吹动路旁的树,我的等待被阳光拉成阴影,我心中有某种渴望,像怪物像女神也像祖母一样。
戈多来临。
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按照第一天的模式重复了一百次,他们告诉我远远不够,那还凑不足一个学年啊!所以我要继续积攒,直到攒够了3年,换得一次化龙的惊雷。
可是我才不信,我会在中午偷偷跑出来等待戈多,我相信戈多一定会给我来点不同。
戈多上场。
出乎意料,戈多竟然长着周杰伦的头,晃动着某种蛇形的肢体语言,开着保时捷向我靠近。
虽然有点意外,我还是保持镇定,毕竟我所等待已经降临。
你好,我怯怯地说。他用某种含糊不清的口音回答我,你好。
接下来我和戈多共进一次晚餐,在言谈间我发觉他的思想竟是嫁接于另一个人,那个说写作是一种自杀的过程那个想毁灭一切的小资女人——安妮宝贝。
我知道这个戈多令很多人崇拜,可是我的失望却开始蔓延。对不起,我尽量礼貌地说,我还有约会,先走了。它(她、他)啜着卡布其诺的咖啡问我,和谁。我匆匆甩下一句,我去等戈多。然后飞也似地逃离。
后来我又看见了戈多,它在演唱会上歌唱,上千万个歌迷摇头晃脑地跟随。我在书店的畅销书架里看过它,一群人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眼睛无神地翻阅。
戈多带来了一种病毒,比SARS严重的是人们并不恐慌,人们聚集在公共场所想被感染一种颓破的眼神和一颗玩世不恭的心。他们用快节奏的说唱瞒骗自己的心灵,用苦味的咖啡麻醉自己的心。
我疯狂逃离,每一张唱片每一本书。
那是他们演的荒诞剧,没有泪没有笑,有的只是被扔掉的心灵一些微弱的声音,他们以为这样很美。
我继续等待我的戈多,在攒够3年的漫长等待之后,一遇风雨便成龙!
点评:
戈多是谁?其实不必拘泥于贝克特的荒诞剧,即使熟读作品,书中并无答案。在创新的课堂上,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作文的智慧就在于借助一个话题,写出对生命的感悟,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
高中三年,寒窗苦读,只为一个目标,莘莘学子,莫不如此。然而,本文作者不是,他有自己的追求,寒窗苦读之余,他会“在中午偷偷跑出来等待戈多”,邂逅周杰伦、安妮宝贝,漫步演唱会,涉猎畅销书……这是作者等待的“戈多”,也是一种文化追求!尽管周围的世界有点颓废,有点苦涩,像一幕幕“荒诞剧”,作者还在等待着,他坚信:“在攒够三年的漫长等待之后,一遇风雨便成龙!”这就是作者的作文智慧,作文创新的智慧。
(点评人:杨书松)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月泻树丛中
闲庭信步,一览无遗的月光直泻而下。这让我与归有光颇有同感,看那庭阶寂寂,风移影动的景色,与项脊轩无异。树木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而此时,树影斑驳间的那点空白却泻下点点清光,犹为别致。
这使我想起了有关空白的种种物象。也许“满载一船星辉”的充实值得羡慕,而我觉得留点空白亦会有别致的情调。
“宝玉,你好……”黛玉在红消香断的尽头拼尽全劲的话让人们猜之思之。如若直接喊出“你好狠”或“你好自为之”之类的话,我想《红楼梦》的意蕴一定全无。正是这“好”后的空白让人们揣想深悟,才不致流于俗套。似乎中国文学传统对此道已深谙。像沈丛文先生《边城》里的傩送的回与不回,余秋雨先生《垂钓者》中瘦老人钓鱼否,都有同样的留点空白让人回味的意趣。
文学中的空白,发人深思。无怪乎有人说黛玉的一句不尽之言已将《红楼梦》的精华囊括呢!
建筑中的空白亦有令人遐思之妙。而得此妙意的莫过于艾菲尔铁塔了。
人们只听说艾菲尔铁塔是标榜工业革命成就的物体,却不曾知当初在其骨架构成之时却有一阵争议。争议焦点即是否要用建筑材料将塔身充实。所幸,最终建筑师还是让它镂空地置现在世人眼前。今日望它,铁塔在空白处亮出巴黎的建筑风光。
建筑上的空白独辟蹊径,让美景一览无遗。
生活中亦不乏空白之义。像插花艺术中的衬托,往往在一侧留出一点空白,给人以似有若无之感。像绘画中的浓淡相宜,也隐透了空白的旨趣。而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是深谙此道,将不尽之音蕴于空白的回味中,余音不绝如缕,绕梁三日。
“留一点空白,”在生活中、艺术里随处可闻可感可见,我想我们的思维也该在物欲横流的快节奏中暂停,留一点空白,去回味人生中的快乐哀伤,留一点空白,去描绘未来的蓝图,留一点空白,让消磨在马蹄轮铁,无谓敷衍中的光阴回溯到原始情愫中来,让生命在空白处闪亮起来。
树影参差中的目光如清泉抚过我的心灵,在空白处余光不散……
点评:
这是一篇信笔写来的美学随笔,真叹服作者在考场的紧张气氛里能够写出如此轻松、优美的文字。
作者知识面广,对“空白”的领悟深刻;行文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似乎每一段都有来历。
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由文学及建筑,及生活,及艺术。
首尾照应、扣题是那么自然,不露痕迹。
(点评人:俞发亮)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拒绝空白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
我以我对热烈生命的热爱的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
两千多年前孔子对人说过:“天生万物,惟人最贵。”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
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其身”。
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
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
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
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
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
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
点评:
“空白”,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理解为“生命中的盲点”。
“拒绝空白”,是对话题“留一点空白”作反向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追求奋发有为的人生。这种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和敢于提出与众不同观点的勇气尤其值得肯定。
作者大量地引用古代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还算比较恰当。
(点评人:俞发亮)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戈多来了
朦胧中,当那两个浪人睁开熟睡的双眼,一个身背口袋的人站在他们面前。
“戈多?”
“对,我来了。”
刹时间,浪人兴奋了起来,“戈多来了!戈多来了!”这一消息像闪电一样,在一会儿时间里传遍了方圆数十里。
人们争相赶来,为的是得到戈多口袋中的东西。
“戈多,能告诉我你的大口袋中装的是什么吗?”
“当然。这里有你们所想要的一切。”
“那能给我一块金币吗?我做梦都想有一块。”
于是,戈多给了他一块金币。
人群沸腾了。
“戈多,我想要一幢大房子。”
“戈多,我想要一群牛。”
“戈多,我想拥有一座磨坊。”
人们纷纷从戈多那里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有财富,有美色,也有权力。
渐渐地,习惯了向戈多索取的人们不再勤劳工作,不再拥有理想。他们整天好吃懒做,只会伸手向戈多拿他想要的。
但是有一天,戈多不见了,人们只找到一张字条:我要到一个地方躲起来,只有最努力的人才找得到我。同戈多一同消失的,是那些曾从他口袋中拿出的物件。
人群又一次沸腾了。
失去索要而来的东西,人们开始反思。如果没有戈多,自己能拥有这一切吗?
于是,曾经拥有一座磨坊的人开始亲手烘制建坊所需的砖块;曾经拥有一群牛的人开始饲养第一只牛犊;曾经拥有一幢大房子的人开始建造地基……人们又回到从前那种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模样。人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已经为此而辛勤劳作。
不久之后,一座更大的磨坊耸立在河边;漫山遍野的牛群显示出牧牛人的辛劳;豪华气派的房子也让外来者惊叹不已。……
学会自我追寻目标的人们又见到了戈多。
“戈多,你回来了。”
淡淡的一句,已无往日的兴奋和期盼。
戈多看见了磨坊、牛群、房屋,他笑了。
世人终于不需要依赖戈多了。
其实,戈多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能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终有一天你可以拥有你想从戈多那儿得到的一切。
点评:
这真是一则简洁的寓言!既有诗歌复沓的回环美,又有微型小说隽永的回味。
“戈多”来了——“戈多”不见了——“戈多”又来了。人们从依赖索取到自力更生,转变了生活态度,对“戈多”(实际是对自己)也端正了认识。
由于前文铺垫充分;所以,篇末点题才不显得突兀、生硬。
(点评人:俞发亮)

高考作文优卷点评: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物刻画得逼真传神,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不过这样经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但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我们常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为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
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