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文章中心 >> 社会学 >> 党员材料 >> 正文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字体: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88    更新时间:2007/3/8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上河清村位于金佛寺镇东北,由原上河清村和西三坝村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98户,1492人,耕地面积7932亩。支部现有12个党小组,党员73人。2005年全村经济共达到1462万元,当年新增集体积累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63元。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围绕如何发挥党员先进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围绕以中心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我结合本村的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供大家探讨。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使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以我们上河清村为例,两村合一后,党员群众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融合,资源还没有完全整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二、创新形式和内容,让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

    一是要创新制度建设。原上河清和西三坝两村合一以后,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更好的集中智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制定了以“四会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即:凡本村重大事项的实施,必须依次经支委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决议形成后,要在本村公示栏内公示一周并征求群众意见,在群众无意见后,方可组织实施。事情办理结束半月内,要将办理结果在公示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两委班子”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支部还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建立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基层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和兴办公益事业建设的能力不断加强。

    二是要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前提。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根据党员的队伍结构、从业类型和支柱产业发展对党员进行了分类,请示镇党委同意,将合并后的村党支部设置为党总支,并新设了制种协会党支部、养殖协会党支部、劳务协会党支部和老龄协会党支部等新型党支部,在各党支部内部又按照科技推广、协调服务、营销服务等不同分工和作用发挥设置党小组,形成了总支+支部+协会的新型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既符合本村产业结构明显的实际,又能有效的加强对协会的领导,也巩固了支部+协会的组织形式。

    三是要创新党员管理模式。要使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必须从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入手。我们在这方面曾经用签定目标责任书的方式进行管理,但由于对党员的要求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发挥党员的特长。从当前的实践看,党员设岗定责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我们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因事设岗,因地制宜,让党员各尽所能发挥作用的原则,针对全村公益事业管理现状,共设置社会治安维护岗、村容村貌整治岗、村规民约监督岗、乡村道路维护岗、民意收集岗、致富帮带岗、财务监督岗、文娱活动组织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科技示范岗等13个岗位,先后有56名党员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上岗定责,义务为群众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有效的发挥了党员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

    四是要创新载体建设。建设新农村要靠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但怎样奋斗,必须有一个适合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双培双带”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这样一个载体,对于不同的党组织,也必须有适合各自不同特点的形式。我们村党支部结合“双培双带”的特点,广泛开展了“双链条”、“三户一组奔小康”实践活动。支部把全村八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五个产业共富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各包挂一个产业富民小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并由党支部根据致富党员户、贫困户和全村致富能人各自的特点,每户致富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致富能人,党员和富户帮穷户,党员培养致富能人入党,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道路。

    三、突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组织要真正起到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就不能脱离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仅就基层组织建设抓基层组织建设,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其领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力。具体到我们上河清村,就是要围绕四大重点工作做文章。

    一是要围绕中心村建设,抓好组织领导。中心村建设是我们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上的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我们确定以原上河清一组和西三坝村五组两个康居工程示范小区为基础,在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年分批鼓励有条件建造新居的农户集中到这两个小区居住,力争在五年内形成比较有规模的新型居住小区。实现这一目标,村支部要从组织领导上下工夫,通过认真搞好规划、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制定激励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心村的优越性,形成建设中心村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群众成为建设中心村的主导力量。

    二是要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抓好“两个收入”。“两个收入”,一是指农民收入,一是指集体收入,前者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经过认真调研、多方考察,根据本村地多滩广的现实,村

    党支部提出了“科技兴村为方略,调整结构抓支柱,制种经作多业举,种草养畜牛和羊”的发展思路。这也是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积累的主攻方向。当前,全村制种和肉牛产业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劳务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效益、做强做大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动员农户应用新的科技措施,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让产业由数量型增长转化为效益型增长。力争通过产业的提质增效,每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250元;围绕增加集体收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搞好服务,与制种公司搞好协调,围绕产业发展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力争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每年增加3-5万元。

    三是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生活质量,积蓄发展后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村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有六个:一是水利设施建设,对破损渠道进行维修;二是康居工程建设;三是通组道路的铺油造面;四是以“改厨、改水、改圈、改厕、改院”为内容的庭院改造工程。五是居民点和庭院的绿化美化。六是中心村文化、体育、医疗等公益设施建设。这些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村支部一方面要有计划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尽最大努力扶持群众搞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力争每年完成一到两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促进村容村貌的不断变化。

    四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突出三个结合,抓好宣传教育。一是把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相结合。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村民的自我管理。通过两者相互结合,规范群众的行为,营造发展环境。二是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要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老龄党员的作用,通过老一辈的现身说教,弘扬尊老爱幼、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要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倡导文明风气,维护醇厚民风。三是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要发掘乡土文化的滋养作用,开展唱大戏、舞社火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要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文化熏陶,带来新风尚、新观念。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培养新型农民,营造新型文化。

    以上发言,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文章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