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
  让科技为农民带来福祉 【字体:
让科技为农民带来福祉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304    更新时间:2007/3/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和进步的投入,意味着强化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和科研等新农村建设公共支出上的主导作用。“科技知识在农村的更广泛传播,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产潜力、进一步拓展农村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提高农业农村的发展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的发展条件、奠定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后盾。”代表委员如是说。
  农业科技攻关要重在应用

  贺旻委员说,民进中央先后在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对星火计划及其发展到现阶段的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的实施,进行过多次调研。他以西部某省为例介绍说,该省近20年来,在广大农村实施各级星火项目4100多项,培训农业人员1000万余人次,孵化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50余家,带动上百万农户增收致富。

  “实践证明,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有必要加大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的推进力度。”因此,他建议,“十一五”期间,国家应通过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政策、落实措施,进一步扩大星火科技工作的规模,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同时,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对该工程的专项资金投入,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科技产业化投资。

  他认为,重点技术研发和应用要与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农村社区、农村医疗卫生、绿色节能住宅、社区规划等,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可靠支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加强农业动植物优质超高产育种、高产高效种养,农业装备、农业生态、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安全、农林生物质等,为提升农业生产能级提供强大动力。加强农村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农村传统产业升级技术、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农村信息化等,应成为研发和应用的重点,为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民培训体系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替代的主体,农民素质高低最终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到明年的两年时间内,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这意味着中央将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持投入力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必然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

  赵光华委员对此认为,应以此为契机,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首先,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在农村高中,要鼓励柔性学制实验,加快开发乡土教材,对学生加强知识、技能的培养,鼓励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其次,要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使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成为现代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基地、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的辐射中心。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健全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而实现增收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和信息。”姜德明代表坦言,随着“三种补贴”的落实以及农业税的全面免除,国家在政策方面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正变得愈来愈小。因此,依靠科技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越发显得重要。他认为,目前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健全,科技支农缺乏稳定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如何破解这一困境,他认为最终要靠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为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水平。

  “过去,农民种地靠的是经验。现在,农民种地拼的是科技、比的是知识。”姜德明坚定地说道:“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让政策在科技的指导下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

  刘运来委员认为,科技支农要与新农村的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特别是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他说:“一些地区实行的科技信息110,以及与农村学校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做法值得推广。”

 

论文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