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与生育 >> 正文
  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仍须高度重视 【字体:
中国所面临的人口压力仍须高度重视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321    更新时间:2007/3/24

  随着北京妇产医院的一声呱呱婴啼,中国迎来了第13亿人口日。从1995年的12亿到现在的13亿,10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1亿。如果不是近20余年来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减少了3亿人口的出生,第13亿人口日将提前10年在中国到来。我们在为节育政策取得成功而庆幸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至少在21世纪上半叶的漫长时间段内,中国都将面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人口压力。一个是,人口增长的势头仍未消失。虽然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不懈努力,中国人口结构已转变成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的“三低”局面,但与低出生率相伴生的,却是高增长量。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于巨大,中国人口增长的绝对值,在未来一些年份内,仍将保持在每年1千万左右,预计到2035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峰值,至此,中国人口才将可能实现零增长。

 

  人口增长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的人口转型,将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人口不仅要看其数量,还要看其构成,随着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农业人口将逐渐转换成工商业人口,城镇取代农村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人口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大规模改变,将比单纯的人口增长,更容易引发人与资源的紧张。

 

    从以往先发国家的近现代社会转型历程来看,包含在社会转型中的人口转型,本身就意味着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大幅上升,在社会的物质资源供给量无法及时跟上的情况下,就将引发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如失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等等。

 

  实际上,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型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可能比以往更大,而不是更小。人口增长本身就意味着对资源需求的上升,同时,人口转型中的资源成本,因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农村生活方式,也将成几何级数成倍提高。越是现代化,越不能低估人口压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来说,在人口问题上戒除盲目乐观,谨慎地处理好人口增长与转型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就显得特别重要。

 

  如何缓解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尽力使中国的人口增长与转型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避免中间产生难以控制的社会冲突?将人口问题继续作为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从国家战略上做出宏观长远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仍大有必要。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未来年份内,至少这两项工作,应纳入国家政策范畴,从战略上做出有力安排:

 

    其一是坚持了20余年之久的计划生育人口国策,仍应坚决推行,不可松懈。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近一两年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生育两胎的呼声,时有所闻。实际上,中国的人口形势,远未到可以这样乐观对待的时候,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在中国有效建立、人的生育观念还没有根本修正的情况下,人口政策的放宽,给人口增长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前景,可想而知。

 

  只有在一边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一边继续致力于国家建设,当中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同时中国人的生育观念也全然改观之后,中国在人口问题上的基本国策,到那时才或许可以稍有放松。

 

  其二是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途径,减少人口转型对社会资源的巨大需求。在这方面,观念和意识的变革是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全社会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形成节省俭朴的生活风尚,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为人口转型与资源紧张的矛盾,创造出可行的其他出口。

 

    比如,吸收近些年加大高等教育招生数量的经验,将这一政策延伸至中学教育,提高高中阶段的入学比率,使学生进入社会的年龄段普遍拉长;或者建立各种培训机制机构,为不能及时就业的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提供体制内外的就业培训渠道,这些措施的实行,可以起到推迟就业、从而减轻就业压力的功效。(来源:新京报)


论文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