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工科论文 >> 材料工程学 >> 正文
  世界聚烯烃市场供需动向 【字体:
世界聚烯烃市场供需动向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630    更新时间:2007/4/11

  介绍五大通用聚烯烃,即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的世界市场供需现状及动向。

  关键词:聚烯烃 供需现状 供需动向

1 低密度聚乙烯(LDPE)

  目前,LDPE(含LLDPE)仍是世界上生产能力和需求量居首位的合成树脂之一,1998年生产能力超过32 Mt,消费量近26 Mt,见表1 所示。

表1 世界LDPE供需现状

地域或国家 1997年 1998年 2002年(预测)
产能 需求 产能 需求 产能 需求
亚洲 7409 7336 8324 7728 9784 10175
日本 2221 1766 2511 1634 2511 1777
中国 1706 2942 1738 3130 3130 4649
西欧 7838 6544 8118 6740 8118 7586
中东 1895 497 1955 547 3235 801
独联体,东欧 1864 约840 1660 854 2114 982
北美 9256 6658 10215 6895 11329 7740
美国 约8000 约6000 8681 6285 9094 7055
中南美 1929 1969 1929 2112 3524 2802
大洋洲 245 约370 245 382 245 438
非洲 约400 约450 460 509 510 692
世界合计 30836 24664 32906 25767 38859 31216

      * 亚洲不含日本和中东,美洲不含中南美,欧洲不包括独联体和东欧。

1.1 生产能力

  1998年全世界生产能力合计为32906 kt,其中美亚欧三地域分别占31.0%,25.3%和24.7%左右。自40年代出现高压法生产LDPE后,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70年代中期开始,先进国家大量生产LLDPE。为了市场竞争,欧美一些国家以其技术、原料优势大规模生产,发展到今天,他们打破世界地域界限实行收购、合并或重组,扩大装置规模和产能,使装置规模达到300 kt,进一步扩大到450 kt,如Mobil / Peguiven公司拟采用DSM技术,计划2002年在委内瑞拉建成设备能力300 kt的LDPE装置。Elenac公司采用BASF技术将于2000年在法国建成320 kt LDPE装置。Exxon公司的LDPE产能现已达985 kt,Dow化学公司LLDPE产能超过1500 kt,达1715 kt。LDPE和LLDPE合计产能最大的公司Dow已达2600 kt,UCC 1655 kt,Exxon 1480 kt,Equistar 1426 kt,Polimeri Europa也超过1000 kt,达1110 kt,Borealis和Elenac分别为960 kt和925 kt。在原料、规模、产能优势方面,日本和发展相当快的韩国仍居劣势。

  90年代,世界一些大型先进的聚烯烃(PO)公司,在不断开发双峰PE和茂金属催化剂生产LDPE和LLDPE,如Exxon、Dow等公司已走在技术发展的前沿。

1.2 需求

  1998年全球消费LDPE和LLDPE 25767 kt,其中亚美欧分别占30.0%,26.8%和26.2%左右,显然亚洲需求量最大,居全球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欧美。亚洲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仍为中国,美洲仍为美国。随着泰铢和韩元升值及其股市转好,东南亚开始走出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出现复苏迹象。世界LDPE和LLDPE需求已开始出现增长。

1.3 供需动向

  尽管全球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世界LDPE产能和需求仍分别以6.7%和4.5%的速度在增长。估计到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4.7%和4.8%。先进国家供需基础大,今后主要集中发展茂金属PE,装置大型化;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仍以增建装置为主扩大产能,需求也相应增大。

  由于LDPE系高压法生产,电力成本大,比之低压气相法LLDPE成本高。随着在建450 kt级LLDPE装置投产,其成本比高压法LDPE更低。

  1997年上半年远东LDPE的CFR(成本加运费)价每吨900~970美元,1998年年中已降到620美元。随着亚洲经济出现复苏,1999年4月份后价格开始逐步上扬,到年末时美国薄膜级LDPE出口离岸价(FOB)已上升到580~610美元,丁烯基LLDPE上升到570~610美元。说明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尽管欧洲出口价格年内每吨一直维持在550~600美元(FOB)左右,但市场价格出现小幅上扬,由年初的每吨1270~1340德国马克上涨到接近年末时1700~1850德国马克。

2 高密度聚乙烯(HDPE)

  HDPE是目前世界上产能和需求量位于PP之后的第三大种类的聚烯烃品种,1998年产能接近20 Mt ,需求超过18 Mt。

2.1 生产能力

  1998年全世界HDPE生产能力为19617 kt,其中北美、亚洲、西欧分别占38.0%,27.6%和19.7%。

  HDPE生产装置分为HDPE专门生产和LLDPE/HDPE切换生产两种类型,后者依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可多产LLDPE少产HDPE,或少产LLDPE多产HDPE。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台塑公司(FPC)、菲利浦石油新加坡化学公司(PPSC)、泰国聚乙烯公司(TPE)装置延建,亚洲国家需求减少,能力增加,开工率降低,唯我国1998年新增能力100 kt,能力增长14.8%和需求增长8%左右。

  北美经济连续5年景气,加上中南美需求增长,北美开工率维持在90%左右。由于Equistar,Fina和Chevron公司等新建大型装置,今后二、三年北美开工率有所下降。

  西欧由于需求增长不大,部分装置停产,改由中东进口低价HDPE,进口量有所增加。为了竞争需要,欧美一些生产HDPE的公司实行合并、重组,如1997年Neste Oy、Statoil和PCD合并组建Borealis公司,Millennium和Lyondell合并组建Equistar公司,1998年由Shell、BASF和Hoechst合并组建Elenac公司,1999年由Exxon和Mobil合并组建Exxon/Mobil公司。当前世界HDPE产能超过1000 kt的公司分别为Equistar(1519 kt),Phillips(1378 kt)和Solvay(1159 kt),其次为Exxon, Elenac, Chevron, SABIC, Borealis, Fina及UCC,产能分别为984 kt,965 kt,745 kt,610 kt,600 kt,540 kt及454 kt,全部集中在欧美,亚洲国家的日本或韩国望尘莫及,没有超过400 kt级的大厂,我国厂家规模更小。预计到2002年世界产能比1998年净增2780 kt。

2.2 需求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亚洲需求出现负增长,而全世界增长约2%。1998年全世界实际需求量为18188 kt,需求最多的地区为北美、亚洲和西欧,分别占32.3%,24.7%和23.1%。亚洲国家中,以我国、日本和韩国需求最大,分别为1382 kt(不含中国台湾省370 kt),985 kt和653 kt,各占亚洲需求量4977 kt的27.8%,19.8%和13.1%。随着泰铢、韩元渐渐升值,东南亚国家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景象,估计到2002年世界年均增长率为4.2%,详见表2所示。

表2 世界HDPE供需现状及预测 (kt)

项目 实际预测 年均增长率,%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生产能力 亚洲* 2915 3134 3948 4088 4456 4600 6.7
日本 1307 1339 1329 1329 1329 1329 0.2
北美 6594 6813 7193 7461 7506 7597 2.0
中南美 1037 1057 1057 1075 1105 1105 0.9
西欧 4167 3962 3862 3862 4112 4112 -0.2
东欧 95 998 998 1158 1168 1338 4.3
中东 790 790 790 790 1445 1675 11.3
大洋洲 80 80 120 120 120 120 5.9
非洲 160 160 320 420 520 520 18.3
世界合计 18048 18333 19617 20303 21761 22396 3.1
需求量 亚洲* 3894 4057 3992 4308 4689 5461 4.9
日本 1059 1057 985 982 996 1031 -0.4
北美 5451 5691 5881 6284 6633 7223 4.1
中南美 1525 1640 1752 1992 2083 2460 7.1
西欧 3898 4044 4195 4353 4516 4861 3.2
东欧,独联体 476 477 486 497 511 554 2.2
中东 381 415 443 470 502 555 5.5
大洋洲 213 223 234 245 257 283 4.1
非洲 183 200 220 240 263 306 7.6
世界合计 17080 17804 18188 19301 20450 22723 4.2

       * 不含日本。

2.3 供需动向

  由于1997年年中,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世界HDPE需求增长速度变慢,以亚洲为中心的装置设备过剩。但是世界HDPE仍在不断的增长,产能年均增长率为3.1%,其中以非洲发展最快,年均增长率达18.3%。尽管如此,由于其基数小,到2002年总计才520 kt,对世界产能影响不大。真正发展较快的当数亚洲和中东,到200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7%和11.3%。1996-2002年产能增加最多的地域为亚洲、北美和中东,分别增加1685 kt,1 001 kt和885 kt。西欧停止发展,为负增长。

  需求增长最多或最快的地域仍为北美、亚洲,1996-2002年分别增加1772 kt和1 567 kt,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和4.9%,其次为西欧和中南美。日本为负增长。

  价格方面,1997年后由于原油和石脑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落,致使HDPE价格降到15年来的最低水平,1998年3季度亚洲每吨不到500美元。进入1999年,随着亚洲经济开始出现复苏,HDPE价格开始走高,接近年底,美国吹塑级出口价格每吨持续上扬到590~620美元,注塑级由年初的每吨出口价380~420美元(FOB)上扬到580~620美元。欧洲出口价波动不大,唯市场价格出现上扬,两种级别的HDPE每吨由1250~1300德国马克上扬到年底时1550~1650德国马克。

3 聚丙烯(PP)

  1998年世界PP总的情况是,尽管亚洲国家韩国、东南亚、日本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世界通用树脂之一的PP产能和需求仍在继续增长。大型石化行业竞相进行PP装置收购和实行重组,以利市场竞争。随着亚洲经济出现复苏端倪,世界PP产能在增长,价格出现止跌回稳并逐渐上扬。

3.1 生产能力

  1998年世界PP产能合计超过28.1 Mt,比1997年增长10.5%,其中亚洲(含日本)产能超过10 Mt,占36%以上,其次为西欧占26.1%,再次为北美占23.7%。亚洲国家中,以日本、韩国和我国产能最大,分别占亚洲总产能的28.8%,23.1%和17.5%。世界产能最大的生产商为Montell公司,1998年PP产能达2520 kt,Targor为1450 kt,Amoco为1240 kt及Borealis为1170 kt。这四大PP厂商的PP能力均超过1000 kt。产能超过400 kt以上的其他大公司为Exxon 865 kt,DSM 760 kt,Fina 730 kt,Huntsman 625 kt,Appryl 400 kt。

  由于世界一些国家仍在增建PP装置,估计1999年产能接近30 Mt,比1998年将增长6.3%,详见表3所示。

  世界PP厂商的新动向是,这两年为市场竞争需要,欧美大厂竞相进行收购和重组,如1998年BP和Amoco合并,年底Exxon和Mobil合并等。

3.2 需求

  由于亚洲遭受1997年年中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等国,特别是韩国1998年出现负增长。尽管如此,北美经济持续缓慢增长,市场景气,因而全球PP需求情况仍维持良好状态,总需求量超过23 Mt,比1997年增长5%左右。需求最大的地域仍为亚洲(含日本)、西欧和北美,分别占37.4%,26.4%和24.8%。需求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或地域是我国、中东、西欧和北美,分别增长19%,12%,7%和6%。估计2000年世界PP需求将出现5%左右的增长。

表3 世界PP供需现状及预测 (kt)

地域或国家 生产能力需求
1997年 1998年 1999年(预测) 1997年 1998年
日本 2807 2920 2920 2509 2416
亚洲 6480 7230 7520 6037 6310
韩国 2075 2345 2395 921 754
中国 1710 1780 2020 2635 3131
中国台湾 495 495 495 523 527
其他 2200 2610 2610 1958 1898
西欧 6687 7360 7915 5766 6153
东欧 890 1010 1010 294 301
北美 5885 6680 7485 5449 5790
美国 5565 6360 7165
加拿大 320 320 320
中南美 1450 1450 1540 1369 1495
中东 495 710 740 355 398
非洲 460 460 460 215 247
大洋洲 350 350 350 190 195
世界合计 25502 28170 29940 22184 23305

3.3 供需动向

  世界PP产能和需求仍在增长,1998年新增产能2668 kt,较1997年增长10.5%,预计1999年又新增产能1770 kt,其中美国增加805 kt,西欧555 kt,亚洲290 kt,合计比1999年增长6.3%。世界PP需求类似其产能情况,1998年比之1997年美国增长6.3%,西欧增长6.7%,亚洲(不含日本)增长4.5%,日本减少3.7%,韩国减少18%。相反,我国增长18%。估计1999年亚洲需求将出现微增。

  近几年世界PP价格总的趋势是走低,如拉丝级的PP产品,1995年上半年远东、美国和西欧,每吨分别为1100美元、1000美元和1800马克;1996年同期每吨降低200美元左右,西欧降500马克左右;1997年亚洲出现金融危机后,远东每吨降低150美元左右,而欧美由于经济仍低速持续增长,价格没什么变化,但到1998年,远东每吨普遍降到510美元,美国降到661美元左右,西欧较1995年同期降幅达50%左右,每吨为1070马克。进入1999年,由于亚洲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世界PP产能维持增长,价格出现止跌回升,如美国均聚级每吨出口价(FOB)由年初360~400美元,上扬到年底时为610~640美元;共聚级出口价也相应上涨,由年初每吨430~470美元上涨到年底时为640~680美元(FOB)。欧洲PP出口价也相应上涨,但涨幅很小,如年初每吨450~490美元,接近年末时为490~500美元(FOB);但市场价格涨幅比出口价格略大,如年初均聚级每吨1050~1100德国马克,到年底已上升到1250~1 300德国马克,共聚级每吨较均聚级还要高50~100德国马克。

4 聚氯乙烯(PVC)

  1998年世界主要PVC生产地域或国家(不含中南美、加拿大和东欧,下同)生产能力超过22 Mt,产能仍在扩增。全球需求近21 Mt,受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一直处跌势。预计1999年需求增长将超过6%,价格止跌回稳并出现上扬,详见表4所示。

表4世界主要PVC国家供需现状 (kt)
地域或国家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生产能力 需求 生产能力 需求 生产能力 需求
亚洲 8700 10229 8700 9301 12500 9661
美国 7351 5836 7793 6103 7772 6444
西欧 6142 5559 6192 5581 6192 5679
合计 22193 21624 22685 20985 26464 21784

4.1 生产能力

  1998年世界主要PVC生产地域或国家生产能力总计约为22.685 Mt,其中亚美欧分别占38.3%,34.4%和27.3%。另外,亚洲国家由于新建装置增多,1998年产能超过8700 kt,从1997年开始产量超过需求量。美国1998年产能达7793 kt,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市场低迷的影响,产量比前年减少约7%。Geon/Oxy两公司于1999年4月1日合并成立Oxyvinyls LP公司,产能为2100 kt,以其规模和原料优势拟收购Drastic公司;年内路易斯安娜州新建600 kt PVC装置。尽管如此,总产能几乎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

  欧洲产能仅次于亚洲和美国,1998年接近6200 kt,估计1999年不会增长。1998年西欧有14个国家生产PVC,由于Dow化学、BASF和Shell/Akzo撤退,且其生产装置分别卖给EVC、Solvay和信越化学,实际只有10家厂商生产PVC。

  全球10家大PVC生产商,分别是中国台湾塑胶(1405 kt),美国Geon(1260 kt),西欧EVC(1200 kt),比利时Solvay(1100 kt),美国Oxychem(770 kt),法国Ato Chem(730 kt),美国Borden Chem(690 kt),日本大洋聚氯乙烯(630 kt),德国Vinnolit(570 kt),日本信越化学(550 kt)。

4.2 需求

  PVC主要作管道、门窗、瓶罐等用。由于受到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亚洲需求约减少9.1%,全球减少约3%。尽管如此,由于欧美经济未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多大影响,仍持缓慢发展态势,PVC需求小幅增长,其中美国增长4.6%左右,西欧增长0.4%。我国尽管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经济增长7.8%,对PVC需求增幅大,1998年实际增长22.3%,相反日本、韩国出现负增长,1998年日本递减14.9%左右。预计1999年世界PVC需求将比1998年增长4.8%,其中亚洲约增长3.9%,美国增长5.6%,欧洲增长1.8%,日本减少0.6%,我国增长6.2%。

4.3 供需动向

  全球PVC主要生产国仍在扩增产能,采用乙烯法生产。据美国化工市场咨询公司预测,到2001年全球对PVC树脂需求量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达27 Mt,其中美国占27%,西欧24%,日本8%,亚洲、大洋洲及其他国家27%,中南美洲5%,非洲及中东地区4%。

  据《亚洲化学新闻》报道,目前亚洲PVC总产能为12.5 Mt,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产能大约过剩4200 kt。到2003年,除中国外亚洲不需新增产能。东北亚和东南亚PVC需求疲软,预计今后5~10年PVC需求将不会增长。

  目前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国内需求量分别只为危机前本国产能的40%,50%,70%和80%~90%。  
  日本的PVC厂家非常依赖中国市场,日本供应中国的PVC量约占其总出口量的60%。东北亚新建的PVC装置以中国的消费为依据。中国是亚洲唯一能吸收PVC新增产能的国家,如1998年进口PVC 1600 kt,超过了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总消费量1500 kt。预计1999-2005年,中国PVC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从近几年的10%~15%降至6.5%~7%。尽管如此,中国PVC需求年均增长率仍是全球最高的。

  虽然亚洲(不含中国和印度)PVC市场前景暗淡,但新建项目计划几乎未完全撤销,至少有5个项目延建。1999-2000年在建投产的项目也有5个。1998年中国PVC产能3422 kt,今年可望达到3572 kt,预计2000年将达到4132 kt。

  除中国外,印度也是亚洲PVC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其PVC产能已超过国内需求,预计到2000年供需可望达到平衡。

  综上所述,除中国外,亚洲PVC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预计到2003年前情况也难以好转。

  尽管目前PVC市场暗淡,但世界需求仍保持增长。据CMAI(休斯顿化工市场咨询公司)预测,1997-2003年世界PVC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1%,低于1993-1997年的5.5%。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所引起。

  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地价格不尽相同,1997年夏天以后,西欧每吨上涨到1400~1500马克,1998年跌到每吨1000马克左右。1999年6月初美国通用级PVC每吨出口价(FOB)已升到450~500美元,西欧为950~1 050德国马克。亚洲国家PVC价格取决于我国进出口调控和缉私等,1998年6月份我国PVC价格跌到6200~6800元/t。与1997年同期相比,跌2000元/t以上,全国PVC行业全年减收30亿元以上。原因是国际市场石油及其产品价格下挫,PVC进口成本降低,走私进口冲击国内PVC市场。1998年底日本的报价由520美元/t 降到500美元/t,韩国和泰国的500美元/t(CFR)报价也遭到拒绝。我国台湾卖价为490美元/t(CFR香港)。随着亚洲经济出现朦胧复苏,1999年下半年价格止跌回稳并逐步上扬,如美国每吨通用级(GP)出口价(FOB)由年初的400~430美元,逐渐上涨到6月份为550~600美元,时至年底价格仍末下跌。欧洲价格情况类似美国,且出现出口价一样的情况,但市场价格逐步小幅上扬,由年初的每吨950~1050德国马克上涨到年底的1450~1650德国马克。

5 聚苯乙烯(PS)

  PS是由苯乙烯聚合而成的树脂,全球当前产能约13 Mt,需求约9.5 Mt。同其他大类通用合成树脂一样,主要产销地集中在美、欧、亚三大地区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5.1 生产能力

  世界PS设备生产能力,随着亚洲地区不断扩增装置,1998年底已超过13 Mt,达13025 Mt,其中亚洲、北美和西欧各占39.1%,28.0%和20.0%左右。由于PS和EPS(发泡聚苯乙烯)是混同生产的,若不计EPS设备生产能力,世界PS产能实际为12.5 Mt左右,较上一年增长9.5%。

  一些PS大公司近年来随着业务或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收购或兼并,如Dow化学和BASF公司走在前头,极为活跃。世界大型公司排名顺序为Dow化学,Nova, BASF,奇美和A&M,产能分别为1710 kt,1470 kt,1000 kt,700 kt和540 kt。北美的主要厂商为Dow化学,Nova, Fina, BASF和Chevron;西欧主要为BASF,Ato,Dow化学和ENI;亚洲主要为日本的A&M苯乙烯、旭化成、电气化学、日本聚苯乙烯、出光石油化学和大日本油墨化学,中国(包括台湾省和香港)主要为奇美、奇美和Dow化学,韩国主要为锦湖化学和晓星BASF公司。

  1998年世界PS产能增长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亚洲,分别为东南亚联盟诸国(ASEAN)、中国、中国香港地区,依次增长34.2%,14.8%和26.7%。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产能减少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集中在亚洲地域,其中日本减少0.7%,韩国维持不变。

5.2 需求

  1998年世界PS需求总计为9.5 Mt左右。继续创历史新高,增长率为1%,其中亚、美(全美)、欧(全欧)分别占37.5%,34.1%和27.1%(见表5)。全球需求低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一些深受影响的国家需求严重低迷,不但不增长,反而出现负增长,如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中国台湾、甚至发达国家日本需求也减少,分别比1997年减少,尽管我国需求增长达7.9%,也无济于亚洲全域减少1.1%的局面。

  1998年全球PS需求最大的国家为美国、中国、日本三国,分别为2424 kt,1430 kt和1001 kt,西欧诸国合计需求合计为2064 kt。

  美国PS主要用于制造电器、电子及其机械机器设备,但用作包装容器占53%以上,日用品、玩具和建材占31%。我国PS主要用于生产电视机、冰箱等,占世界第一,其次用于包装、玩具、日用品等。日本PS主要用途同美国差不多,包装容器占49%,仪表电气占27%,日用品、玩具和建材只占24%。西欧国家也是包装第一、日杂建材第二。仪表电器第三,分别占42%,38%和20%。韩国PS主要用于电器、电子和其他有关机器机械类,另外是日用品、玩具、建材等,这两大类各占42%和43%左右,1998年共计内需213 kt,比1997年减少21.4%左右。

表5 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域PS供需现状 (kt)

国家或地域 生产能力 需求
1997年 1998年 增长率,% 1997年 1998年 增长率,%
北美 3100 3650 17.7 2583 2629 1.8
中南美 580 680 17.2 600 600 0.0
西欧 2570 2610 1.6 1987 2064 3.9
东欧 680 700 2.9 510 500 -2.0
亚洲 4670 5090 9.0 9403 9478 0.8
日本 1480 1470 -0.7 1036 1001 -3.4
韩国 700 700 0.0 271 211 -22.1
中国 540 620 14.8 1325 1430 7.9
中国台湾 840 840 0.0 280 270 -3.6
中国香港 300 380 26.7 75 73 -2.7
东南亚联盟诸国(ASEAN) 600 805 34.2 476 440 -7.6
其他 210 280 33.3 125 125 0.0
中东,大洋洲 270 290 7.4 135 135 0.0
世界合计 11890 13025 9.5 9403 9478 0.8

5.3 供需动向

  当前世界设备生产能力过剩,一些大公司乐于收购、兼并和进行事业重组。估计1999年北美、西欧需求不会出现多大增长,但市场价格将有所上升。

  亚洲PS严重过剩,目前生产能力超过5000 kt/a,需求量约3500 kt/a。今后两年几乎没有新的生产能力投运。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PS生产能力都过剩,其总需求量约为1500 kt,为其产能的一半,需大量出口,使其产需平衡。

  韩国自1998年初开始,需求量下降,与1997年年底同比减少22.1%,减至211 kt,出口量上升。

  我国台湾1998年PS需求增长缓慢,岛内实际需求270 kt,比1997年减少10 kt。

  日本1998年需求下降3.4%,为1000 kt,比1997年减少约30 kt,出口猛降30%,降至170 kt,产能1470 kt。

  过去几年,泰国和新加坡竣工投产的PS项目使东南亚地区的总生产能力增至近800 kt,而该地区的总需求量仅为其总产能的一半。因此,东南亚已变成PS净出口地区。

  泰国是东南亚PS的主要生产国。1997年TPR(泰国石化公司)的100 kt PS项目建成投产,同年Eternal塑料公司的PS产能扩大30 kt,达到60 kt。PS公司于1998年建成一套120 kt PS装置,已投产。1998年夏天,三菱化学公司为主HMT PS公司也增加了60 kt产能,使总产能共增加了310 kt,而国内需求200 kt。

  新加坡也新建了PS项目。1997年7月,日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Denki Kagaku Kogyo)的独资企业在新加坡建成了一套60 kt PS装置,加上法国的埃尔夫·阿托化学公司的50 kt装置,新加坡PS产能已达110 kt,而其需求仅40 kt,余下的产品出路只有出口。

  马来西亚目前只有马来西亚石油化工公司一家生产PS,产能130 kt,全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此外,马来西亚石油化工公司1997年春建成了一套200 kt的苯乙烯装置,计划于2003年PS产能扩大200 kt。

  印尼的PS总产能约100 kt,实际产量60 kt,可满足其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PS市场,1998年消费量1430 kt,国内能力不足,每年需进口PS超过1000 kt,主要吸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大部分PS产量。

  我国 一些PS厂规模均小。1997年后才有两套大型装置建成投产,其一是扬子巴斯夫苯乙烯公司在南京建的100 kt项目,其二是与中国台湾奇美工业公司合资建的镇江奇美公司300 kt项目于1998年已投产。这两套大型装置投产后,我国PS进口量相应减少。预计今后二、三年我国PS需求年均增长约6%~7%。因此,市场仍将改变不了供需紧张局面。PS价格方面,远东地区自1998年年中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通用型PS(GP·PS)和高冲型PS(HI·PS)价格持续走底,分别由每吨640美元和700美元降到1998年同期的515美元和570美元。随着亚洲经济出现复苏景象,1999年年中开始价格出现反弹,如美国GP·PS出口价涨到600~640美元;HI·GP出口价格也相应上涨,年初每吨580~620美元,年末为645~685美元(FOB)。尽管西欧出口价格(FOB)没什么变化,但市场价格小幅上扬,GP·PS 1月份每吨为1330~1400马克,到年底已达到1650~1740马克;HI·PS比GP·PS每吨高出100德国马克左右。

参 考 文 献

1 (日)化学经济(化学工业白皮书),1999.3

2 (日)化学经济(化学工业白皮书),1998.3

3 (日)化学经济,1999.5月号

4 (日)化学经济,1998.1临时增刊号

5 Chem.Mar.Rep.1998.12.14;1999.4.15;1999.6.16等

6 中国氯碱,1998,(12)

7 聚氯乙烯,1999,(1),(2),(3)

8 Chemical week,1999


论文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