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 >> 正文
  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幸福与快乐 【字体:
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幸福与快乐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509    更新时间:2007/4/11

摘要: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丰富,但有一个问题一直相伴随着我们,即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们常在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物质生活丰富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反思自己的真正幸福感和自然的关系,希望从中认识到自然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而非我们所要一味的改造和斗争的对象。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幸福;快乐;生活方式

一、对自然本原的认识

人是社会的,实践的,人的实践对象归根结底是属于自然的。如果对所有事物进行总体的考察的话,首先,没有任何东西是无中生有的,即一切东西都有其相应的种子,它是一种元素或是原子,或是几种元素的组合物。其次,人可以用感觉来证明的部分,即物体的存在,而自然的总体还包括“无法接触者”这种东西,有时称之为“虚空”,或其他形式的称呼。这两者构成总体的自然。在此,应该承认的是这个总体,在物体的数量和虚空的范围上都是无限的。因为总体没有边界。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有限的事物中,它的分子无论体积有多么小,应该只是数不清,而不是无限多的,否则,它的体积也会无穷大了。有限的东西是有边界的。“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二、对外部世界的感觉

人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发展自今,对以往的过程,现有的认识,以及将来的预期,所有的这些认识都在不断的丰富,与时俱增,马克思强调:人的感觉是在不断的丰富,发展的。在由非人状态向人转化的过程中。至理想社会中的状态下,人在同万事万物相接触,感觉基于物质的,实践的过程中。人每走一步,由认识所形式的感觉就增加一点。这里所说的感觉是符合真善美这一为人要求的感觉。
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得来的感觉,至高的目的是获得幸福感。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所建立的联系,基于他自身的实践活动,他的能力范围,他所作用过的自然界。这样的范围是不一样的。这由自然的因素决定,也由人为的因素决定。

(1)人的主体地位

自然物的形成不是平均散布在每一块地方的,而通常我们很直观的可以看到海洋中多的是鱼虾、水草、贝壳以及水。而在陆地我们则可以看到高耸的山脉、飞禽走兽、湖畔、丛林、沙丘,甚至看清水的各种色彩。当然,人作为其中的自然物之一,也是不平均的夹杂在这其中。于是一部分与戈壁荒漠做伴的人,很难见到海洋,除非他不断的穿越;生活于孤岛上的
人也只是竭尽全力走出那个他所熟知的世界,他才会看到更丰富的东西。在这点上,人比动物会努力很多,他很愿意将自己的足迹范围一圈圈划大,而动物往往不能适应这样长距离的变迁。
我们看到,人的发展、前进的脚步证明了他在实践,学习。从蛮荒中学习生存得到发展。人类从海鸟捕鱼中认识发明了标枪捕猎,从一种鱼喷水弹射昆虫中学习制作了长筒喷射毒镖。于是只需一小口气,就可以让毒镖射中手不可及的鸟类,甚至猴子。人类还从飞鸟的构造中创造了滑翔,飞行的梦想……可以说人类自身努力地将其他动物作为专长,生存之源的本领,结合运用到自身,发挥地淋漓尽致。工具和武器在不断的创造出来,人们发觉这样所能满足的东西更丰富了。这种感觉是日积月累的,也是代代相传的。于是人类史在不断的发展,自然史在不断的被认识。

(2)快乐的感觉

在人类可以用符合旋律节拍歌唱前,鸟类流畅的歌声已让人悦耳,微风吹过,芦苇管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人捕捉到美好。而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人们还可以在充满了浓厚的田园风情的大地上欢舞不已。
如今,交通,道路,服饰,彩绘,雕塑,所有生命的奖品,发展的繁华,所有这些都是当人们逐步向前发展的时候,由实践和活跃的心灵的尝试而教给人们,当现代人在慢遥酒吧等现代的场所寻找快乐时,我们并不能说比起前人在火堆周围舞蹈更快乐。在我们还没有遇到更可爱的东西之前,在手边的东西就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而这个最大的快乐所带来的东西是在变更的,快乐是不可比的。

(3)自然带来的幸福感

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带来的光辉都是基于自然的。人类在工业文明中所享受的快乐,永远可以在自然中找到丰富的、接近幸福的快乐。正如卢梭在晚年时,于林间漫步,采集植物标本。即使做一个孤独者,但却从自然中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在自然中可以找到心灵的真正宁静。
因此,我们应该庆幸乡村依然存在并且努力保存它的存在,当人类创造出城市与乡村之别时,就会显示,依然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在乡村环境下创造财富,寻找快乐和幸福。也有很多在城市中不适合生存的非人的动物,如飞鸟,昆虫,青蛙……,这些可爱的生灵在田园村庄里也有它们的快乐。于是我们可以用驱赶或是鼓励一部分人奔向城市寻找快乐,努力保留乡村,使之更加田园,让另一部分生灵或人类享受幸福。如果改造过了头,那么今后将会有人无幸感受这种自然,在自然中劳动,并以此为乐。这也是丰富感觉的其中一部分。
www.lwwzx.com
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1)改造自然

人是一个很大程度上矛盾着的事物,一方面是人具有的能动作用,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作用,创造自然界所提供的元素而构造出来的东西。于是人类有了权力将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主宰。我们随处都可以强调:人是有智慧的,是可以依照规律改造自然的。人类的价值表现在征服、控制自然上。“人类赋予理性以价值,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就是人的价值的实现”,于是对自然界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这一理性的尺度。
在利用的自然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创造的有财富,工具,机器,武器,艺术品。在让这些东西产出、制造出来的当时的时刻,却是因为有人要拥有他们,于是有人在机械地创造出来。
另一方面,人类这所有的目的性活动,即人生的根本目的——发展,都是自然界赋予了其生命。
因此我们如何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寻找幸福和快乐。因为这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而且这种能动作用在发挥,但通常却不觉得幸福。历史长河中,甚至发展至今,各个领域内,除了思想家在思考这些问题,人们依然在劳动。是苦役,责任,屈辱,繁累,这样的状态。于是心灵的快乐并不深入人心。实践出真知,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在创造价值。但却多数情况下都不能达到快乐。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也表明,金钱,财富并不能换来幸福。同样是发达国家,西欧人总体来说要比美国人幸福一些,于是,科技发展似乎无法解决人的心灵问题,西欧人所更幸福的那点是从哪些地方寻求的?
www.lwwzx.com
(2)人的生活方式问题
www.lwwzx.com
有一部分人是有时间在河畔散步的,看白鹅游过,看群鸟飞起,而不只是飞机在头顶飞过。他们穿行于从自然中塑造出来的雕刻与艺术品之间,这些又成了自然的部分的东西。他们也有时间去与山体作亲密接触,倾听山林的脉搏,如此种种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存在在人的周围。他们会快乐。
在金属工业锻造的城市中,有金钱的人群会通过以往的劳动价值的积累,去购买这样的舒适与自然的快乐。这也带给他暂时的逃脱,有了时间去看自然,解读它。我国儒学经义中的“爱物”思想真是对21世纪人类的发展作出指点性的贡献。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不只对生命之物——动物要爱,对无生命的山石、水、气,以及人造之物、自然之物也要爱,达到天人合一。
知识所能带来的力量应是使人在追求与创造的过程中达到幸福。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解决人的生活方式,达到美与善的统一的精神宗旨,而不是征服自然。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可以解决人的心灵问题,是寻找快乐与幸福的途径。但是在人类的行为过程中,这条伦理经义只包含宗教意味的诉求。于是在纯粹思想界领域,审美与道德合一了。
儒学“仁”的核心,也指人的最高德行:仁——爱。爱惜一切,珍惜一切自然的、经自然创造出的人文的事物。“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篇》,这之所以是美德,体现仁的德行,其中包含爱惜自然资源,能源的意识。尚俭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尊重。当吉尼斯世界记录出现世界最大皮鞋,多少人吃了多少顿饭,超大汉堡,巨大的酒杯,都是对资源的浪费,人们迷失在占有多少才是限度,真正的快乐需要增加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
亨利-梭罗在《凡尔登湖》中,以自然科学家的理性,文学家的诗意,思想家的逻辑,在湖畔,山林,木屋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风雨波涛,感受大地的恩惠。大自然的无与伦比的美的睿智,使梭罗自身融入到博大精深的大自然中,成为“绿叶和滋养植物的泥土的一部分”,由衷的感到什么都不能使生活成为一种负担。太阳,风雨,林中鸟兽,湖中鱼虾,它们永远地为人们提供健康与快乐。工业文明在逼近森林的时候,“虽然文明在不断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但它却没有同时改善住在房子里面的人。”于是,我们在用代价或金钱来购买新鲜的空气,净水,自然之声。“你要欣赏大地,而不是拥有大地”,这又是对人占有目的的尖锐批判,他主张生活简化,要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可以看到,中西方的环境伦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照应着。
当我们在自然保护者的镜头下看到无数与人类相异的生灵,是飞行的,奔跑的,遨游的,五彩缤纷的,溢趣横生的。心中对自然造物的崇敬,对自然博大的赞美,由此作为自然一部分而感到幸福无比。
当我们在发展中征服了小昆虫,从自然的元素中提取了有毒的物品,迫使昆虫少来侵害粮食作物,却又使它们进化的更加厉害,如今却极力呼吁绿色食品,以保证自己的健康不会更坏。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仅伤害了自然的生灵,还伤害了自己。
当我们告别了自制的竹篮买菜购物,而成批成量的使用含有增塑剂的材料和食品包装,这些对人体对自然都有巨大伤害的污染,都在影响人的健康与发展方向。人类在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时,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受到显性的与隐性的伤害,以及给自然带去的伤害,都是人类的双手制造出的文明与不文明。因此追求人类共同的未来与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让人在自然中寻求幸福感,应是人为之真,善,美统一的崇高目标。这种状态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不错,但却不能因为它措手不及便高高悬挂之,而应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努力付出行动的。我们不能总在说理想社会将会怎么样,而应是用那种标准维持自己的行为。
www.lwwzx.com
参考书目:
[1]  亨利-梭罗 :《凡尔登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  伊壁鸠鲁、卢克来修 :《自然与快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  卢梭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花城出版社,  2005年版.
[4]  蒙培元 :《人与自然》.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论文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