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网站首页 | 实用文档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自考成考 | 试题选粹 | 职场技巧 | 法律文书 | 公务员考试 | 论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梧桐细雨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艺术学论文 >> 美术 >> 正文
  国博“庙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字体:
国博“庙会”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网络    论文来源:网络    点击数:779    更新时间:2007/4/11

 本报讯昨日是元宵佳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汇集了来自全国的2000余件展品。展览现场犹如一场大型民间文化艺术庙会,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原始录音、唐代古琴“枯木龙吟”等珍贵展品与手工现场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

  四大遗产领衔501个申遗项目


  本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展览,共计展出实物、音频视频、图片共2000多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这些展品是从全国各地选送的6000多件物品中筛选出来的,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展览分为中央厅和地方厅。据本次展览的承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章平介绍,中央大厅主要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的保护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


  展品方面,中央大厅的“主角”是古琴、昆曲、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四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以及一些重要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


  另外,在中央展厅的一块展板中,还公布了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501个公示名单。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来自于这501个申报项目。


  地方厅现场表演最受观众欢迎


  地方厅则集中展示全国各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品包括老式商业招幌、高山族木雕、仿宋针灸铜人、江永女书、水族水书、树叶信、贝叶经、少数民族典籍善本和各种手抄本等。在这里,10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民间艺人在现场还进行了表演,福建提线木偶、江苏泥塑、海南传统纺织、陕西剪纸、北京风筝扎制等绝活表演最受观众的欢迎。


  王章平告诉记者,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无形性”。因此,“现场的展示,可以让观众们更贴近的了解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艺等更是需要我们重点保护的。”王章平说。


  遗产保护急需解决传承人问题


  在地方厅,一位表演江苏泥塑的老人告诉记者,“年轻人都觉得做泥塑又累,又没有价值,都不愿意继承技术,我们很是担心再过几十年,这种技术将会失传。”


  中国艺术研究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传承人问题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本次展览初步计划展出一个月,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一律实行免费,其他零散观众参观票价定为5元。


  ■资料


  我国“非遗”


  保护之路


  2003年11月3日,中国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年,中国古琴、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5年新疆木卡姆艺术以及蒙古族长调也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7月,文化部下发《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通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逐级评选。12月31日,公布501项入选项目,进行网络公示。最终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单将于今年公布。


  ■专家建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章平:保护要“防伪、应变、贴近民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原生态保护。我打个比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鱼,我们不能把它养在鱼缸中,而应该把它放回河流大海里去。让它们在自己的生存状态下去自然的生存发展。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做的就是“伪”民俗,为了开发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效益,而改变了它们的生存原貌,这根本就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当然,由“无形性”这一特点,随着社会发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要逐渐消失,我们应该做的是“抢救”,利用现代技术,把音频,视频资料保留下来。


  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是凝固的保护,不能中断它们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而是应该让保护和其自身发展协调起来。比如春节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过去一些春节习俗,如祭祖、拜神等不可能在现代社会继续保留,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去保持过去的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着一个“文化空间”的特点。


  很多项目失去了它的文化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


  比如一些地方戏曲,地方舞蹈。所以在这种展览上,这类遗产还是不可能全面地表现出来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贴近真正的民间文化,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现场速写


  听半个世纪前阿炳版《二泉映月》


  虽然有唐代的古琴“枯木龙吟”和宋代古琴“鸣凤”,中央展厅最吸引观众的还是《二泉映月》原始录音。据悉,1950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的研究员杨荫浏、曹安和亲自到无锡,录下了民间乐人华彦钧(瞎子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等3首二胡曲子和3首琵琶独奏曲。《二泉映月》最初是首无名曲,在杨荫浏为阿炳录音后,他和阿炳一起为这首曲子取下了流传后世的名字。


  在展览中,《二泉映月》的原始录音在展厅中循环播放,观众只要戴上耳机便能听到。


  看源自唐代的泉州提线木偶


  在福建展台不足5平方米的“小舞台”上,泉州提线木偶剧团的表演吸引了几十名观众。剧团的工作人员沈苏革介绍,观众看到的木偶表演逼真,甚至连手指的颤抖都能感觉到,这都是因为每个木偶的全身各个部位起码连接16条基本线。现在,剧团每年都有二三百场演出,在国外尤其受到欢迎。


  剧团团长王景贤说,作为中国提线木偶戏的代表,泉州提线木偶戏从唐代开始至今都没有间断过,“我们的传统剧目丰富,演7天7夜都可以”。


  观世界上最豪华的“万工轿”


  万工轿是浙江宁波的一种特有手工制作花轿。传说南宋年间,赵构在浙江宁波一带被金兵追杀,被一姑娘相助而得救。之后,赵构下令所有宁波的女子都封王,出嫁都允许坐花轿,从此,宁波花轿的规格也越来越高。


  万工轿因制造需耗费近一万工时,所以被称为“万工轿”,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宁波花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花轿,而万工轿也是宁波朱金木雕工艺的代表作。这次展出的宁波花轿是一件花费三年制作的复制品。


 

论文录入:梧桐细雨范文网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范文网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联系站长 | 站长简介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本站公告 | 给我留言 | 广告投放 | | 网站管理

    ◇网站地址:江苏省大丰市    邮编:224100   ◇本站ICP备案证书:苏ICP备06051753号      ◇本站站长:梧桐细雨
     □Copyright ©2005-2012 【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 
    ◇本站大部分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探讨|收藏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